身家上亿,她离婚了

在中国,靳羽西的人生几乎很难再被复刻。

比如她曾是美国媒体口中的“中国最有名的女性”,是唯一一位出现在中国纪念邮票上的在世华裔女性,也是凭借自己打拼,从身价150美元到上亿的商人。

从1983到2003年,在这20年间,几乎每年春晚,她都会以嘉宾的身份坐在第一排。

外媒称赞她为“用一支口红改变了中国的形象”,而对中国女性而言,她则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

作为一名生于1946年的女性,靳羽西拥有着跳脱出时代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在传媒圈、娱乐界、商界与时尚界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名78岁的女性,靳羽西在纽约曼哈顿买下一栋7层别墅,没有婚姻,不要孩子,甚至没养宠物。

她拒绝着世俗意义上的“完满人生”,因为她创造了某种绝版人生。

靳羽西很难说清楚,究竟是成长中的哪一阶段,对自己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是幼年时桂林的山水,少年时香港的街角,还是成年后纽约的高楼,也或者,这些都有。

1946年,靳羽西出生于广西桂林,父亲给她起名“羽西”,名字之下,希望她能展翅翱翔于天空,却也不忘记家乡广西。

靳羽西小时候

对于靳羽西而言,父母对她的影响格外深远。

在别的家长都在关注孩子学习时,靳羽西却可以去接触自己想学的任何东西。

那时父亲常对她说:“你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不要怕,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你也可以去做,永远不要做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

所以对于靳羽西的爱好,他总是支持,靳羽西想学钢琴,父亲便给她请来最好的老师,她想学芭蕾舞,母亲便会立刻带她去买回芭蕾舞鞋。

多年后,在被问起人生中自信来自何处时,靳羽西总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来自家庭”。

靳羽西与父母

而父母的许多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靳羽西。

靳羽西说自己从父亲那里,学来了两项技能,一项是对于色彩的把控,另一项则是在工作中对于完美的追求——

有时,父亲会花几个小时完成一副画,但如果最后一笔不满意,无论这幅画倾注了多少心血,他都会立刻撕掉整幅画作。

而靳羽西的母亲,则是一个独立且懂得如何理财的人。

在靳羽西三岁时,她跟随父母去往香港生活,初到香港时,靳羽西家并没有什么财产,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家中的钱购买房屋进行投资。

那时母亲常对女儿说:“女人啊,一定要经济独立,嫁得好不如做得好。”

长大后的靳羽西与父母

16岁那年,当靳羽西从香港马里诺书院毕业,去往美国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专修钢琴时,母亲便卖掉了一处房产,用于支持女儿求学。

在母亲的影响下,去往美国后,靳羽西没有再向家里要过钱——她所有的学费与生活费,都是靠自己打工挣来的,日子最苦时,她规定自己一个礼拜在吃饭上只能花5美元。

1965年,19岁的靳羽西代表学校参加了夏威夷当地的选美比赛。

在此之前,她从未化过妆,对于“美”字背后的产业,也一无所知,为了参加比赛,她让母亲从香港替自己定制了两套衣服。

比赛时,每个选手都有一处单独换衣区,别的人都有母亲和姐妹陪伴左右,只有靳羽西独自一人。

她说:“这是一场洗礼,机会难得,却是孤独。”

在这次比赛中,靳羽西学会了化妆、发型、灯光、谈吐等专业知识,还获得了“中国水仙花公主”称号。

获得“中国水仙花公主”的靳羽西(左二)

似乎,一个与“美丽”有关的世界正在迎来新的参与者,没有人知道,在日后的某一天,她也会成为“统治者”。

靳羽西从来都是务实派。

大学毕业后,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成为顶尖音乐家的天赋,靠音乐谋生更不是易事,之后,她果断搬去纽约寻找新出路,她说:

“在最大的城市里,你会遇到最了不起的人。”

初来乍到,靳羽西身上只有150美元,她和妹妹开了一间外贸公司,将在中国采购的床上用品、窗帘、丝绸等物品,运来美国销售。

生意不好,靳羽西自然也没赚到钱,有一年冬天,纽约天气极冷,她甚至没有足够的钱,买一件厚外套。

七十年代的靳羽西

那几年,羽西在创业中不断起起伏伏,从一次失败奔赴另一次失败,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

彼时,靳羽西的一个好友在纽约创建了一个电视台,邀请她来电视台做义工。

靳羽西觉得这项工作有趣,于是每周天都会前往电视台,在一间漏雨的录音棚里播报新闻、录制访谈、主持访谈节目。

这两项工作在靳羽西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在做贸易公司的过程中,靳羽西发现许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甚少,在他们眼中,如今的中国人依旧还是扎辫子、穿袍子,出门骑马。

另一方面,主持人的工作又让她意识到,媒体能够形成的巨大影响力。靳羽西想,或许自己能制作一档节目让外国人认识当下的中国。

1978年,她创办了“靳羽西电视制作公司”,首创《看东方》栏目,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节目中,有时她站在长城上,背后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走在乡村牧羊人身边,在羊群中采访;她还第一次向外国人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雕。

《看东方》中的靳羽西

《看东方》中的靳羽西

节目播出后飞速走红,在全美50个州,765家电视台,1200个电视频道连续播放达5年之久,被评为全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外国媒体更是称靳羽西为“当代的马可波罗”。

1984年,靳羽西受美国公众电视网邀请,主持了从中国现场直播的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

直播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在美生活多年的华侨,在透过屏幕看到离开多年的祖国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而对于靳羽西而言,这次直播,也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段。

靳羽西主持直播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

这一年,靳羽西38岁,纽约的寒冬与新年再次来临,这一次,她却不再迷茫。

靳羽西始终记得,自己再次回到中国大陆的那个冬天。

那是70年代末,她刚大学毕业不久,下了飞机后,她被家人用汽车接到市里。

机场到市中心被一条窄窄的土路联结,路的两侧都是农田,到达市中心时,已是夜晚,因为没有路灯,整座城市都被放置在黑暗之中。

第二天,靳羽西去街上购物,却发现因为彼时是冬天,整条街上卖的蔬菜只有大白菜,多年后她回忆起那一刻,她说:“那完全是一种不同的景观,我像是来到了月球。”

回国工作的靳羽西(右二)

靳羽西希望为这个“月球”上,带来一些新风景。

1984年,央视联系到靳羽西,希望她能够回国制作一档全新栏目,向中国人介绍外面的世界。

没有片刻犹豫,靳羽西回到中国,制作了一档名为《世界各地》的节目。

因为2岁便离开内地,那时靳羽西的普通话并不流利,为了练好普通话,她请来一位英语谈话专家和两位普通话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还曾给布什总统上过课,每小时收费高达550美元。

回国工作的靳羽西(左一)

那是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没有朋友圈,没有短视频,人们了解世界的渠道极其有限。

经过漫长的准备后,1986年《世界各地》在央视开播,一经播出便火遍大街小巷。

靳羽西主持《世界各地》

而作为主持人,靳羽西标志的童花头、颜色丰富的衣着以及她在每期节目前都会说的那句“你好,我是靳羽西”,也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在当时,因为靳羽西坚持使用一流的摄影师、制片与团队,所以节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能让节目正常运行,靳羽西只好亲自四处拉赞助,而她拉来的第一个赞助品牌,正是某知名咖啡品牌。

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还并未有太多人喝过咖啡。

所以最初,羽西还曾担心,这个品牌是否会被中国人所接受,但出乎意料的是,仅仅进入市场三个月,该品牌的咖啡就被销售一空。

在这个良好的开端下,饮料、洗化等行业的国际品牌,随后陆续通过《世界各地》节目进入中国市场。

靳羽西和自己的工作团队

1989年,靳羽西制作的纪录片《中国的墙与桥》,更是让她摘下了美国电视行业最高奖——艾美奖。

之后,她自掏腰包拍摄了一档名为《羽西看世界》的栏目,在这档节目中,靳羽西花费一年时间,去往世界各地,采访各界名流——奥斯卡影后、美国前第一夫人、原联合国秘书长、世界桌球冠军等。

靳羽西采访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靳羽西与英国查尔斯王子

这个项目让靳羽西赔进去一大笔钱,但她却并不介意,她说:“这是我送给中国观众的礼物。”

毋庸置疑,作为主持人,彼时拥有数十亿观众的靳羽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极大的影响力,她说:“我绝对是当年全球观众最多的一个主持人。”

但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在这时,靳羽西竟然选择放下话筒,转身拿起了一根口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曾经有一位朋友对靳羽西的父亲感叹:“在地球上,大概有上亿人喜欢你的女儿”,而父亲则叹气回复到:

“其实,只要有一个人真正爱她,就足够了。”

在父亲眼中,女儿虽然事业十分成功,但却因为过于忙碌的工作,迟迟没有步入婚姻,而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挂念。

靳羽西与父亲

那些年,追求羽西的人并不算少,但大多数人都希望她能够结婚后回归家庭,对此,羽西决不妥协。

直到在一次聚会上,羽西邂逅了来自爱尔兰的商人马明斯,马明斯比羽西大18岁,对于羽西他一见钟情,并随即展开猛烈的追求。

他会用私人直升机送羽西去世界各地旅行,会邀请羽西的家人去自己的游艇上度假,还会陪着她飞到世界各地录制节目。

当然,这些并非羽西被打动的根本原因,而是马明斯从不要求她放弃工作,他对羽西说:“你这么忙,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多年后,羽西回忆起这段恋情的开端,她说:“我那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幸运,会遇到这么好的男人”。

靳羽西旧照

1990年,羽西的人生出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件是这年春天,她与马明斯在美国登记结婚,正式成为夫妻,婚前她与马明斯“约法三章”——

“不愿做坐享其成的阔太太,不愿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愿放弃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

靳羽西与马明斯举办婚礼

另一件则是,她决定转行,从主持人转型为一名商人。这一年,羽西39岁,婚姻与事业,都发生了变化。

那时,因为常往返中国与美国,羽西发现两国的女性对于化妆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美国,化妆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层的女性,甚至有一项统计显示——如果美国女性挣1美元,会将44美分用来购买化妆品。

而在中国,大多数女性并没有化妆的概念,在国际市场上,甚至没有专门为亚洲人设计的化妆品。

面对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缺乏,羽西拿出500万美元,决定创立自己的化妆品牌。

为了研制出适合中国人的化妆品,羽西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期间皮肤烧伤与烫伤更是常事。

在经过两年的研发后,1992年,羽西创立了新中国执照编号为001的美妆品牌“羽西”,品牌Logo的“羽西”二字,则是出自她父亲之手。

羽西的第一个化妆品柜台设立在上海,开业当天店内销售额便突破了2万元。

上世纪羽西化妆品专柜

为了让中国女性能够更加了解化妆,她不仅上电视节目做示范、去大学与企业做讲座,亲自在柜台为女性化妆,还写下一本关于化妆的书籍《亚洲妇女美容指南》。

在书中,她告诉大家如何保养皮肤、如何使用粉底、眼睛化妆的常见错误、头发与牙齿的保护方法。

羽西在柜台为女性化妆

在如此坚持下,羽西成为了许多中国女性的“美丽启蒙人”,“羽西”专柜也由最初的1间变成100间,再到600间。

1998年,羽西成为了中国最畅销的化妆品牌,在国内年销售额达3亿元人民币,《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羽西为“中国化妆品的皇后”。

靳羽西在“羽西”化妆品广告牌前

而中国为了表彰靳羽西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从1983到2003年,20年间,几乎每年春晚,她都会以嘉宾的身份坐在第一排。

坐在春晚第一排的靳羽西

2002年,中国邮政还为其特别发行了80分的个性化邮票。

靳羽西纪念邮票

但人生或许也遵从着能量守恒的定律,有得到的同时,也会有所失去,靳羽心人生的天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倾斜。

1995年,羽西离婚了。

这一年,是她与马明斯结婚的第五年,也是她事业最如日中天的时刻,但也正因为此,她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中国工作。

最初,马明斯还会陪伴她来到中国生活。然而彼时的中国会说英语的人少之又少,语言不通,所有的社交活动都要围着羽西进行,马明斯常觉得孤独与苦闷。

没过多久,他就决定回到美国生活,与羽西分隔两地。

工作中的靳羽西

为了维护家庭与工作,那时,每个月羽西都要在纽约与中国之间往返一次,高频率的长时间飞行与时差转换,让她的身体变得虚弱,回忆起来,她说:

“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拖着发烧的身体,从一个会议赶往另一个会议,而且时刻受着呕吐欲的折磨。”

但纵使如此,靳羽西依旧没能挽回爱情。

1995年,两人决定离婚,原因是丈夫马明斯已经在美国拥有了一位更为稳定的女友。

分手后的半个月,靳羽西暂停了工作,每天都会去海边独自落泪,但哭过之后,她再未在公开场合聊起这段婚姻,聊起前夫,她仍称对方是自己的好友。

在羽西看来,爱情走了便走了,虽有遗憾,却是人生常态。

靳羽西

靳羽西喜欢派对,她曾说过一句名言:“我的派对里永远要有三类人,最漂亮的女孩、最有钱的老头和最贵的艺术家。”

朋友说,每次靳羽西办派对,邀请函稍稍一转发,就会有上百人来到她家,有时人多到五层楼的房子都装不下。

举办派对的靳羽西

在靳羽西看来,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财富之一,她甚至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手机通讯录里有多少人。

而由于多年在商界、影视圈、传媒界的打拼,靳羽西人脉极广,在她的聚会上,似乎谁出现,都并不奇怪。

无论是巩俐、黄晓明、刘嘉玲、吕燕,还是电影《教父》主演、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亦或者是韩国明星宋承宪、巴基斯坦前总统。

靳羽西与巩俐

靳羽西与刘德华

羽西的宴会几乎成为了她朋友圈的某种展现形式,同时也为旁人带来人脉——主持人杨澜和她的丈夫就是在靳羽西的宴会上相识的。

杨澜与丈夫

除了派对,靳羽西还喜欢买房。

靳羽西曾在采访中介绍过自己的多处房产,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她在纽约曼哈顿购置的一间有7层楼高的别墅。

在房间里,布满了靳羽西多年来在世界各地买回的纪念品、自己的照片以及昂贵的灯具,这间别墅旁边住的,是建筑大师贝聿铭与希腊船王。

靳羽西家一角

此外,靳羽西还分别展示过自己在夏威夷、上海、北京的三处房产。她曾多次讲起自己的理财观点:“拥有不动产无疑是一个好靠山”。

所以20多岁时,当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时,她便将自己在纽约租住的公寓买下,并将这一次购房称为人生中做的最明智的事情之一。

这似乎正是羽西的人生哲学——人生中有些事情不必追,比如婚姻,而有些东西要握住,比如房产。

今年,靳羽西78岁了。

30多年前,在制作出第一支口红后,靳羽西曾拿着这根口红去到母亲床前,彼时母亲因为中风已无法说话,她轻轻地抓住靳羽西的手,握了几下。

靳羽西说:“我知道她很满意”。

靳羽西(右)与母亲(中)

靳羽西曾将自己对于优雅的追求,归因于母亲的引领。

在她的记忆中,母亲一辈子无论何时总是穿着一身合体的旗袍,将头发在脑后挽起一个整齐的弧度,纵使到了晚年被疾病缠身时,每次女儿去看她,她也总会对照顾自己的护工说:

“我女儿要来看我了,帮我梳梳头发吧”。

时间一晃而过,靳羽西也到了母亲当年的年纪。如今,她依旧会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戴上耳环,画上精致的妆容,走近她热爱的事与人。

如同她年轻时一般,也如同她母亲一般。

靳羽西

和马明斯离婚后,靳羽西决定不再结婚、不要孩子,甚至不会领养孩子。

世俗意义上的家庭美满与子孙满堂,被她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定义——比如她始终在恋爱,比如她将许多年轻人视作自己的后辈,给予他们帮助,也传递自己的经验。

她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羽西教育基金,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小学;她主办选美比赛,为更多美丽的女性提供机会;

她涉足时尚界,举办“中美时尚慈善夜”,让自己数十年来的人脉流动起来;她依旧如同过去一样,充满能量地创造着自己的故事。

她主导了自己的人生,一段不被年龄、经验与世俗观点所困住的人生。

靳羽西说:“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就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靳羽西与如今的恋人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黄昏,那天,靳羽西到一所大学见朋友,两人坐在宿舍楼的台阶上,看着校园里来来回回穿梭的人群,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此时,远处走来了一个女生,她穿着一件无袖豹纹衫,头发简单披在肩上,夕阳从女生背后打过来,将她的轮廓描成金色。

靳羽西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撼,她说:“那是我见过最动人的风景。”

那时靳羽西或许并不知道,自己也将在日后,一次又一次创造出动人的风景。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 dy.baby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