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件改编!6年来最敢拍的港片,仅此一部

经历过90的黄金时代。

香港电影素以癫狂与过火著称。

功夫、武侠、枪战、恶搞……

看上去题材多样,但真正能让人沉下心的作品。

屈指可数。

图片

商业片就是生意。

恰逢回归的90年代,是香港经济最蓬勃的时代。

以这样的环境为背景,大众固然需要浮夸的娱乐产品。

等到增长的势头回归平稳,人们的思考恢复理智。

相对严肃的影视作品,才有了生长的土壤。

图片

今天,咱们就聊一部。

娱乐性不那么强,质量却特别能打的片子。

它算得上,近年来港片中的特例——

《一念无明》

图片

1、「 200万拍成的精品 

2013年,黄进与几位年轻导演,共同创作了《澳门街》。

这是一部,拆分成4个单元的剧情片。

每个单元之间,相互独立。

图片

黄进执导的那个单元叫《good take》。

大概讲得是,一个甘草演员,扮大侠吓走小偷的小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曾志伟出演了一个叫《水泥》的单元故事。

因为在一起工作,偶然看了《good take》。

他很看中黄进身上的才气。

不久后,香港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举办了第一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

优胜者,可以得到资助,且没有任何票房压力。

但制作费用,必须严格控制在200万,不允许私自加钱。

说白了,官方想要的,是有所表达的小成本作品。

在此基础上,不让资方和市场影响到创作。

最后大专组,有两部作品脱颖而出。

其中一部是棒球题材的《点五步》。

图片

另一部就是黄进和女友陈楚珩,共同创作的《一念无明》。

图片

作为扶植新锐创作者的优胜作品,《一念无明》拿到了资助。

这些资金,对一个没拍过长片的导演来说不少。

若放在一个,规模稍大一点的剧组。

大概一个星期,就烧完了。

更何况,《一念无明》的故事。

对主角父子二人的要求很高。

经验不够丰富的演员,很难胜任。

曾志伟听闻后,看了《一念无明》的剧本。

然后,主动要求出演,而且是零片酬。

随后,余文乐同样以零片酬进组。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这部片仅用16天便拍完了。

别看,《一念无明》拍摄的周期很短。

前期的调研却做了整整一年。

最初是黄进看到一则社会新闻。

一个青年多年照顾生病的父亲。

后来父亲得了精神疾病,在一次与儿子的争执中意外去世。

于是便有了创作的念头。

这一年间,黄进和陈楚珩走访了许多精神病院、养老院。

深入各处的劏房做调研,甚至找许多90年代的货车司机,了解的情况。


实际上,《一念无明》成片之所以快。

其根本在于,创作者在前期积累的资料够足。

正式上映后,影片的票房表现虽不亮眼。

却在当年的金像奖,一连拿下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新晋导演三个奖项。

绝对是近年来港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2、「 零片酬出演,不只噱头」

2017年《一念无明》公映时。

“曾志伟余文乐零片酬出演”,成了影片宣传最大的噱头。

如今6年过去,再重温。

才发现,影片不但剧本扎实。

两位主演的表现,同等优秀。

片中的黄爸(曾志伟饰),早年因妻子躁郁症,躲到内地开货车。

图片

小儿子学业有成,考到美国定居。

长子小黄(余文乐饰)一人留港,照顾患病的母亲。

图片

多年后,终因巨大的压力,诱发躁郁症。

母亲在家中的浴室,被病发的小黄杀害。

小黄被判入院,治疗观察。

这期间,远在美国的弟弟始终没有露面。

家里的烂摊子,只能由黄爸来收。

图片

按照精神疾病题材一贯的拍法,影片应该会着重展示——

患有躁郁症的小黄,区别于常人的地方。

《一念无明》却恰恰相反。

看过全片,你甚至会怀疑小黄是否已经康复。

他在片中许多反常的表现,完全是身边的冷漠或敌视导致的。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小黄与前女友见面,本以为她已经原谅了自己,两人能够重修旧好。

可在教会的祷告台上,对方却哭诉小黄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入院接受治疗后,小黄给女友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

图片

这段感情,已经无法回到当初。

受到刺激后,小黄其实并没有发病。

他的第一反映是逃离会场。

在楼下的超市,猛塞巧克力。

因为医生曾说,黑巧对躁郁症有缓解的效果。

图片

想要让观众相信这个情节,演员就必须要找到一种,介于发病与正常间的状态。

看看余文乐在这场戏中,保持的神情。


很显然,他做到了。

一直照顾小黄的黄爸,同样是个很难完成的角色。

他表面很关爱小黄,想补偿离开多年的过错。

内心又害怕小黄发病,每天睡觉都在枕头下藏着铁锤。


《一念无明》看上去在拍狂躁症患者。

实际上,贯穿全片的却是黄爸与小黄。

父子俩相爱,又不断互相伤害的状态。

取名《一念无明》,既代表了小黄无明的狂躁,也透露着黄爸无明的恐惧。

3、「 被忽视的港片高峰 」

同样是抑郁的主人公,同样弥漫着阴郁的氛围。

常有人拿《一念无明》与《海边的曼彻斯特》作比较。

两部片子,孰优孰劣这里按下不表。

其实一块看下来,它们延伸的方向刚好相反。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核心事件是意外,整部片始终围绕个体。

《一念无明》却重点阐述了核心事件发生的原因,整个故事从一个小家庭出发,描摹出香港底层社会的群像。


小黄发病前,曾在股票交易所上班。

迫于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失手弑母。

病情稳定后,回归社会。

又在求职中受挫,遭受友邻的白眼,陷入崩溃的边缘。

《一念无明》真正想探讨的,远远不止于躁郁症。

透过主人公父子,以及这个畸形的家庭。

它看到的是,香港底层社会存在的自私和冷漠。

人们都在逃避责任,远离危险。

只有黄爸最终与儿子达成和解,在冷漠的阴霾中,点亮了一盏灯。

图片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 dy.baby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