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经典,主演被称80年代第一女神,因流氓案退出演艺圈

40年前的经典,主演被称80年代第一女神,因流氓案退出演艺圈

八零年代的内地影坛有两大国民级女神,南龚雪北朱琳

其实80年代的美人还是挺多的,像刘晓庆、潘虹、张瑜等为代表。

她们也许在演戏方面可能更成功,但若单论美貌气质则不如朱琳与龚雪。

图片

相比“女儿国国王”朱琳,龚雪在八十年代的内地银幕上知名度更高。

她被誉为“八十年代内地银幕第一美人”,从小出身于艺术世家,优雅娴静的气质和那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让她成为那个年代的国民女神。

图片

当时的女孩们纷纷模仿龚雪的衣着和造型,男孩们则把她视作梦中情人,据说当年上影厂收到的给龚雪的求爱信都得用麻袋装。

图片

1982年,龚雪与当时还没有成为“皇阿玛”的张铁林,一起主演了一部现实题材都市爱情电影《大桥下面》,上映后风靡一时,感动无数观众的同时,也让龚雪与张铁林成为当时内地银幕上的偶像演员代表。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片」,就来聊聊这部40年前的经典电影——

《大桥下面》

Under the Bridge

图片

八十年代上海的苏州河畔有一座水泥拱桥,大桥下面是一片鳞次栉比的住宅区。

秦楠是一位勤劳简朴温婉善良的上海姑娘,今年28岁。

她下乡插队十年,不久前才回到上海,回城后自谋生路,做起了个体裁缝。

秦楠的父亲是位退休教师,老伴已经去世,家里只有父女俩相依为命。

秦楠将缝纫机推到弄堂口,帮人做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贴补家用。

可街道上的执勤人员过来批评秦楠,说弄堂口不能摆摊,让她另找地方做生意。

秦楠正在为难的时候,马路对面的一位青年高志华正好看在眼里。

高志华是个忠厚正直、热情朴实的青年,他和秦楠一样是“个体户”,在自家门口摆了个自行车修理摊,他看到秦楠为难的神色,主动提出让秦楠将缝纫摊摆在自家门口。

秦楠对此十分感激,两人因此认识。

图片

街道上热心的邻居周大妈,知道秦楠和高志华如今都是单身,因此有意撮合两人的关系,主动告诉高志华秦楠过去经历的不幸遭遇,希望他今后能够多多关心和帮衬秦楠。

高志华的母亲年青时守寡,含辛茹苦将两个子女拉扯长大,最操心的就是两个孩子,秦楠的细心与能干,让高母十分喜欢。越看越觉得秦楠是一位端庄娴熟的姑娘。

图片

儿子高志华已经30岁,却还没有成家,已经成了高母的一桩心事。

自此以后,高母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儿子面前经常夸秦楠,高志华看到秦楠替自己缝补好的衣服后,内心忍不住升起一股暖流。

图片

与秦楠认识以后,对方的贤惠勤劳,让高志华从心底里对她产生了好感。

只是对于高志华的追求和照顾,秦楠却表现得十分抗拒,态度一直表现得很冷淡。

秦楠每个月要去苏州两次,附近的街坊邻居对此深感奇怪。

图片

谁也不知道,秦楠去苏州是去看望寄样在舅舅家里的儿子冬冬。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秦楠舍不得与孩子分别,好不容易将孩子哄睡着以后,秦楠将一些钱交给舅舅,作为冬冬的生活费,狠下心来离开了舅舅家里。

图片

秦楠回到上海以后,得知昔日好友肖健被送去劳教,托付高志华照顾自己的妹妹。

秦楠得知以后,坐车赶到了郊区,找到了肖健妹妹肖云的住址。

让她意外的是,肖云竟然是个双腿不便的残疾人。

图片

秦楠惊讶于肖云的乐观,对方身残志坚,靠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篆刻手艺贴补家用。她对哥哥的行为很痛心,但她又很乐观地表示,自己会等哥哥回来重新做人。

我要等着他回来,我相信他会重新做人的。

一个人不怕摔倒,只要有勇气站起来。

图片

自此以后秦楠经常抽空来看望肖云,从肖云口中秦楠得知了肖家过去的悲惨遭遇。

但她身残志坚乐观开朗,在街道帮助下办了执照,在家里刻图章自食其力。

秦楠看到肖云乐观顽强的精神,让她在内心深处也感受到一种鼓舞。

图片

秦楠回到家里突然收到舅舅的消息,冬冬得了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

她前思后想,觉得不能再这样躲躲藏藏地生活下去,终于下定决心要把冬冬带回上海。

高志华得知冬冬是秦楠的孩子,内心也感到十分意外。他猜想秦楠有许多难言之隐,这才意识到自己对秦楠并不了解。

街道上开始传起秦楠的风言风语,高志华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在面对秦楠,高母的态度也大转变,回到家里也不再和秦楠说话。

秦楠对于这种变化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只是默默地忍着。

秦楠的缝纫摊已经从高家屋内搬回到外面,她和高志华每天总是各忙各的。

图片

不久以后,高志华收到了肖健的来信,高志华得知秦楠经常替自己过来照顾肖云,让他内心大受触动。本想向秦楠诉说自己的心事,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继续说下去。

秦楠明白高志华的心意,可她却不敢轻易接受对方的真情告白。

高志华担心母亲反对他与秦楠的关系,来到了田径队找妹妹英华商量。

图片

高英华是个思想进步的女青年,她很支持哥哥追求秦楠,决定替哥哥开导母亲的封建思想。经过女儿的一番劝说,高母总算松口,答应不再干涉儿子的爱情与婚姻。

高志华正准备去找秦楠告白的时候,没想到秦楠却惊慌失措地找上门来,到处寻找冬冬的下落。高志华和母亲听说冬冬走丢了,立刻分头去附近的街道寻找。

高志华骑着自行车到处寻找冬冬,最终在派出所问到了下落。

原来,冬冬在路上玩的时候被人骑车撞伤,已经送到中心医院去了。

高家母子陪同秦楠赶到医院,看望受伤的冬冬。

在接冬冬出院回家的路上,秦楠亲眼看到高志华和冬冬亲昵的样子,内心涌起一种欣慰踏实的感觉。高志华鼓起勇气想要向秦楠表露心迹,秦楠却打断了她。

三人回到家里,秦楠把一本陈旧的日记本交给了高志华。

里面字迹清秀,记录着秦楠的一段坎坷经历。

1969年,秦楠被下放农场。就在这时,她认识了同队的知青孟彬。

孟彬因为与秦楠相同的遭遇,让两人在黑暗岁月里开始相互扶持。久而久之,两人产生了感情,秦楠本以为孟彬会是自己的依靠。

但没想到的是,孟家平反以后,孟彬在国外的父亲为儿子办好了移民手续。

当时秦楠已经怀孕四个月,孟彬告诉秦楠自己先去国外安顿下来后,就会回来接她和孩子。秦楠信以为真,可当孟彬走后,秦楠却再也没有等来她的消息。

秦楠预感到孟彬背叛了两人的爱情,只好在苏州的舅舅家里,生下了孩子冬冬。

等到两年以后,孟彬才从国外寄回一封信,原来他出国不到两个月,就遵从父命与一个阔小姐结婚了,只是给秦楠寄过来一些钱,自称想要弥补对她们母子两人的愧疚。

高志华看完了秦楠的日记,他终于明白秦楠这些年内心隐藏的痛楚。

两人在灯下展开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心,在明白了秦楠的经历之后,高志华的眼眶湿润了。他真心爱上了秦楠,觉得这些年对方过得太苦了。

高志华向秦楠郑重地表达了对她的爱慕。

这个夜晚是如此美好,灯光下的高志华和秦楠只是彼此凝望着对方。

在灿烂的阳光里,他们彻底摆脱了昔日的阴影,走向了新的生活。

《大桥下面》拍摄于1983年,由上海电影厂制作完成。

影片的导演白沉是新中国影史上的杰出电影工作者,青年时期就演出了众多爱国话剧,四十年代去往香港,师从当时的大师级导演朱石麟,五十年代由周总理派人接回大陆,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

图片

白沉导演是编、导、演全才,1955年执导电影《南岛风云》,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大桥下面》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影片不仅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更入围第4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内地电影首次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图片

演员方面,电影中的女主角秦楠的扮演者,是当时的著名女演员龚雪。

图片

龚雪的演艺事业在1983年迎来巅峰,先后在影片《快乐的单身汉》、《张衡》,《大桥下面》中担任主角,尤其是《大桥下面》中的出色表演,让她获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图片

然而就在龚雪成为当时中国内地最知名的女演员的时候,她的演艺道路却因一场突然的“谣言”被毁,1986年,上海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陈小蒙流氓案。

嫌疑人陈小蒙是高干子弟,他和同伙以工作和聚会为名诱拐猥亵女性,陈小蒙被捕以后,曾经供认受害者当中有一名龚姓女星。很快谣言开始迅速传播,很多观众认为龚姓女星就是龚雪。

图片

尽管龚雪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澄清,还请律师出面辟谣,她和陈小蒙并不认识。

但就像电影中的“秦楠”一样,围绕她的谣言越演越烈,很多人宁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龚雪的辟谣,在各种谣言的攻击下,龚雪不堪其扰,最终选择黯然淡出演艺圈,远走美国结婚隐退。九十年代,龚雪曾短暂复出银幕,但电影反响不佳,龚雪因此心灰意冷再未出现在银幕上。

图片

电影中与龚雪演对手戏的男演员,是当时还没有成为“皇阿玛”的张铁林。

图片

张铁林是科班出身,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就被大导演李翰祥挑中出演古装片《火烧圆明园》,在片中饰演咸丰帝的兄弟恭亲王,《大桥下面》让他成为当时内地银幕上青年偶像的代表,因此与龚雪二度合作了电影《多彩的晨光》。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饰演小男孩冬冬的演员,是当时内地银幕上的著名童星方超。

从两岁开始,他就先后出演了《啊!摇篮》,《牧马人》和《泉水叮咚》等电影。

图片

作为一部八十年代早期的现实电影,《大桥下面》具有当时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鲜明风格,伤痕反思是故事的底色,但又推崇健康积极、细腻含蓄的艺术美学。

导演白沉希望影片能展示生活中的普通人,所以他决定采取朴实的导演手法。

图片

影片不仅是讲述一对青年男女冲破世俗观念的爱情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反映当时很多青年群体命运的现实题材影片。

电影中的两位主角高志华与秦楠都是“个体户”,导演白沉曾经在电影的创作笔记中说过,他希望用一部讲述“大都市里的小人物”的影片,去反映八十年代青年群体的生活和命运。

图片

整部电影围绕高志华与秦楠的感情经历,反映了当时的青年对待心灵创伤的态度问题,向封建思想残余和旧的世俗观念作斗争的问题,婚姻恋爱观的问题,对待个体户经济和劳动的看法和认识问题,以及如何对待失足青年等问题。

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轰轰烈烈的“知青下乡”结束后,随着大批青年的回城,造成了严重的就业压力。在那个大学招生数量非常有限的年代,城市里出现了很多无法找到工作的“待业青年”。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推行,当时的社会对于经济体制的看法也在改变,在此背景下,一些城镇待业青年选择自谋生路,走上了个体经营的道路。

图片

“个体户”成为八十年代经济改革的一种时代缩影。

但是在《大桥下面》发生的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社会对于“个体户”存在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态,因为“个体户”是游离在体制之外的职业,这意味着它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倾家荡产,也可能因为创业有道、赶上机遇而成为“暴发户”。

图片

白沉导演在当时观察到了这些“个体户”青年们的生活,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展现当时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因此电影通过高志华和秦楠两个人的周围,也详细刻画了以妹妹高英华、肖健和肖云兄妹两人等青年群像。

在八十年代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当时的青年是“垮掉的一代”。但白沉导演却在电影中塑造了一群年轻朝气、努力生活的青年形象,主人公高志华憨厚朴实、乐于助人,相信只要勤奋劳动,生活就会一天天富裕起来。

图片

秦楠虽然遭受过情感创伤,但她外冷内热,性格坚强独立自主。

图片

肖健虽然因生活所迫走上歪路,但他本性善良一直照顾同父异母的妹妹。

妹妹肖云更是身残志坚,她虽然身居陋室,精神世界却很富足强大,甚至用自身的经历鼓舞了饱受精神创伤的秦楠。

图片

因此整部电影在最后结尾的那场戏里,导演白沉借男主角高志华之口,向所有青年们传递出电影的核心主题:

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许多困难,甚至坎坷或创伤,但在这些遭遇面前,不应消极地逆来顺受,随波逐流颓废沉沦,而应该充满信心地去搏击奋进,敢于追求新的生活,勇于创造新的未来。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idy.asia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