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直给的舒适感,全程嘴角上扬

《芭比》是我今年为止在院线看得最开心的一部片子了。光开头看到恶搞《2001太空漫游》就开始乐了。

直接以芭比巨人代替原片中的神秘巨石,属实出乎意料,真庆幸我之前没有看到那个预告片,否则就没那么惊艳了。

之后看到高司令从高处摔下时僵硬的肢体,还有中间一大段刻意营造的或油腻或憨憨的戏码,嘴角就没下来过。



直到其中一个肯科普《教父》那段直接笑出声,实在太典了,应该很多人在电影院都被隔壁的懂王吵到过吧。

有这种氛围托着,甚至会在一些平时不会被逗笑的地方也跟着乐。比如最后高司令哭唧唧时本来放着抒情BMG,然后他被芭比安慰完马上就支楞起来。

这时忽然插入几声电吉他,配合他夸张的肢体动作,我也莫名其妙地笑了。当然还有高司令和刘思慕为了芭比尬舞那段,很难不想到“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但那个剧是当作正向剧情来拍的,《芭比》正好把它解构了,很符合我们现在拿它当梗来看的心态。

影片带来的舒适感是非常直给的,不需要你经过太多的思考。这种舒适感的来源除了笑,还有巧。

首先芭比乐园的风格化处理就很巧妙,一出来就已经趣味性十足,而且因为是真人来演绎玩具的世界观,反差感比《玩具总动员》这种动画片还大。



所有女人都叫芭比,所有男人都叫肯,在玩具世界中是个并不出奇的设定,但经过真人演绎之后,就感觉是一种吐槽。哦对了,还有个叫艾伦的,他确实很容易被人遗忘啊。

在做到风格化之后,更难得的是将玩具特性与想要表达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许多妙笔。

比如芭比脱了高跟鞋还是垫着脚尖,这是现实中本来就存在的设计,同时也体现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这是剧情占比相对多一些的巧思。



类似的细节还充满整部电影,比如开头芭比从房间去到院子,是直接从天而降的,因为早期芭比的家根本没做楼梯,小孩子玩的时候就是这样直接空降。

它们作为玩具的时候完全没有主体性。到了影片最后,当高司令被芭比唤醒,他下楼的方式变成了滑滑梯,突出了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据说这个滑梯还是玛格特·罗比要求加上去的。

还有一个巧思就是设定了现实社会与芭比乐园两个世界,并且以芭比乐园的主视角去观察现实社会,就会看到很多习以为常但问题多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还直接传染到芭比乐园。



于是芭比们开启了一段既搞笑又辛辣的反父权行动。影片到了最后还直接在一段蒙太奇中插入了演职员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的片段。

在片中的现实社会和芭比乐园之外又开拓出第三个空间,也就是跃出银幕的这个现实空间,使得这次反父权行动更进一步地开疆拓土。

当然可能有些观众觉得这有点太过理想化,而且最后对肯的处理也太宽容了。影片确实对父权制进行了嘲讽,而且也发起了一系列反抗,但没有发展成剧烈的革命。



最后的落点还是回归到自我认同上面,并以这种精神感化了肯,然后略鸡汤地迎来大团圆结局。

但考虑到这是一部华纳出品的分级为PG-13的商业片,既不是先锋电影,也不是现实主义。因此它不可能像R级片那样激进。

华纳近几年也出过R级片爆款,就是《小丑》,《芭比》明显不是这个路子,它自然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对有些群体来说,它讲的东西其实浅显易懂,甚至觉得太过温和。

但对另一部分群体来说,又觉得冒犯。影片像一把标尺,与其说它可以区分男女,不如说是区分意识形态的左右。



对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讲的都是我已经了解并大部分都赞同的东西,当然很可能只是我眼拙看不到深刻的内容而已,总之因为自身的浅薄我会更加被它的娱乐性所吸引。

而这种娱乐又区别于以往许多喜剧片。那些片子通常笑料十足,但性别观念偏保守,有的甚至直接歌颂父权。

《芭比》则全程舒适,忽然想起之前看在《爱情神话》的时候好像也体验过同款舒适,当然《芭比》的各种讽刺梗在舒适之余还能带来更多刺激感。



芭比在精神上认同了自己后,还特地去了趟妇产科,准备在身体上彻底接受女性身份。可以说是比较露骨的情节。由此让我想到另一部可以对比的电影。

就是是枝裕和的《空气人偶》,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充气娃娃变成人的故事。题材跟《芭比》有点类似,甚至更加劲爆。但他拍出来却是含蓄内敛的,主要往诗性去靠。

《芭比》更像一场脱口秀,语言风格通俗直白,处处带着点冒犯性,同时又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问题,然后还可以让大家捧腹大笑。



另外把充气娃娃跟《芭比》的结尾结合起来看也很有意思,同样是装器官,充气娃娃是外界,也可以说是父权制给她装上去的,芭比则是自主的选择。

这个项目其实从2009年就已经启动了,经手的公司包括环球、索尼,最终到了华纳手上。假如在一开始就拍成了,《芭比》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回想一下《夺宝奇兵》或者《变形金刚》在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版本,就可以大致想象《芭比》在那个年代不会有这么痛快的表达,甚至可能更加保守。



正是这些年的平权声音越来越大,才反过来让资本做出路线调整,才让格蕾塔·葛韦格有机会接手这个项目。

《芭比》并不是那种引领时代思潮的作品,正好相反,它被时下思潮所引领,其实大部分面向大众的商业片都是这样的。

但《芭比》比劣质商业片优胜的地方,就在于它以真挚的情感反哺时代。所以《芭比》也有点像是平权人士经过多年努力取得的战利品,毋庸置疑,这是她们应得的。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idy.asia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