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海瑟薇新作!一场关于爱与控制的惊悚较量

我原以为《母亲的直觉》大概率是个烂片,后来发现我错了。

这片子不错,还挺惊悚。

最主要的是看着看着会代入到安妮海瑟薇饰演的“母亲”的心理状态中。

然后我会在想:

这事要是换作是我,我能不能干出来把别人家孩子据为己有的事?

接着我竟开始有些理解电影里的母亲:

两家邻居亲如一家——不想当全职主妇出去工作——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帮忙照看——孩子没了——老公把怒气全部发泄到老婆身上——精神恍惚想需求心理安慰——被别人排斥、被原本“亲如一家”的邻居劝诫“以后少来”——入魔。

它的整个故事都在牵引观众跟随“母亲”的心理一步步进入状态,然后发现这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后来无论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

尽管我们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夺取别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

本来早该写一篇影评,后来琢磨了一下,发现电影里一切人物的心理变化和遭遇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影片的时代背景才能成立。

就像《母亲的直觉》里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彼时妇女解放依托当时的黄金年代,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居家主妇纷纷脱离传统家庭定义想要走出家门工作,试图在经济地位和人格上寻求平等。和今天东西方世界里的某些眦毛炸鬼不同,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追求的是“平权”不是“特权”,而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

得益于美国社会先进的生产力以及二战结束后的战争红利,一直到六十年代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生活条件都很不错,丈夫的工作足以养活一家人,妇女们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孩子和社区交流中,电影里的两位家庭主妇时不时会在家中举行下午茶活动,邀请睦邻亲友聚会,交流一些八卦和时尚消息。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席琳”想要出去工作的想法就遭到了丈夫,乃至“好姊妹”的劝阻,这不是他们食古不化,而是当时整个社会观念就是这样。这也导致了席琳的孩子出意外后几乎所有人都明里暗里地把责任推到她身上——

如果你不出门工作就不会导致悲剧。

但如果切换到席琳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她眼中自己的境遇:

自己要主要工作,不想让自己与社会脱节,丈夫问她“你出去谁带孩子?”

邻居好姊妹爱丽丝(杰西卡查斯坦 饰)说“你去吧,孩子我帮你带。”

她信了,结果出事了。

那天她发现孩子凉了——

他从二楼掉了下来。丈夫不在,好姊妹也不在。

只是爱丽丝告诉她这件事,然后说很抱歉。

到这个阶段,席琳的心态还是正常的,她很悲痛,还要忍受丈夫的冷暴力。但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怪罪到别人身上,她还在自责。

恍惚间她对爱丽丝的儿子,也就是自己孩子生前最好的玩伴,依旧以一种睹人思人的态度对待。孩子没了,她看到邻居的孩子内心并没有憎恨,只是行为上有些惹人非议:

她会主动照顾邻居家的孩子,为他做饭,请他来家里玩。

客观地说这些行为都可以被理解,然而爱丽丝的母亲,那位曾经对席琳说“咱两家其实就是一家人啊!”的老太太劝诫她:

“你这样干容易让我们困惑,你以后尽量少来,最好别来。”

这话确实过分了,老太太没把这事告诉女儿,她认为这是避免“晦气”进门。殊不知她的话渐渐唤醒了一只恶魔……

视角转到爱丽丝这边,席琳的孩子出事时她在场,她看到邻居孩子站在二楼阳台上大惊失色,本想通过两家相隔的草丛钻过去阻止孩子,但那个草丛太密她钻不过去,于是她只能绕过去,这一折腾耽误了时间,等她到来时孩子已经掉下去了。

为了这事她心里一直都很内疚,她觉得自己答应过好姊妹结果失职了。而身为一个母亲她很理解席琳的悲痛,但也因为同样身为一个母亲,她敏感多疑,她和她的母亲一样在内疚自责的同时也希望席琳不要过多打扰自己的孩子,只是她没说出来。

两家人心照不宣逐渐拉开了距离,本来最多也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但事情的变量在爱丽丝的孩子身上:

年幼的他无法理解“死亡”,席琳骗他说“他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他信了。还是在二楼的阳台上,这孩子也站在同样的位置,被爱丽丝看到。

这回这位母亲没有在乎草丛太窄,她竟一下钻了过来。当她刚站起来时,二楼的席琳已经把孩子抱了下来,只是当两位母亲相视时,一种近乎默契的尴尬迅速在两人之间沉淀,无需多言,席琳自然在想“我儿子那会儿你嫌草丛密你钻不过来,这会儿轮到你儿子,你咋就爆发出力量了?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儿子不是你儿子吧……”

影片就是在这种“你知我知”的氛围中渐渐弥漫出惊悚的气味:

爱丽丝的母亲死了、席琳的丈夫死了、爱丽丝和她的老公死了。

最后,席琳和爱丽丝的儿子成了新的“母子”。

虽然他们之间显得很拘束,但席琳的目的达到了。

《母亲的直觉》里安妮海瑟薇的表演很棒,她在影片中时常戴着墨镜,这个细节回头看也能引人遐想:

墨镜之下,那双大眼睛里到底藏着平静还是愤怒?

故事也没有像一般惊悚悬疑片那样上来就给观众各种视觉刺激,它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铺垫,让你能够看到一位原本善良的主妇如何一步步走向极端的全过程。

她的老公、她的“姊妹”、她“姊妹”的母亲、她周围的邻居、她身处的社会环境,都让她在遭遇人生不幸后开始蜕变。因此当席琳布局用刀切开老公手腕伪装成自杀现场时,显得平静又自然——

这是她“入魔”的开始,从不甘到委屈,从委屈到愤怒,从愤怒到极端。

两位女主演围绕“亲子争夺战”的攻心也很有看头,爱丽丝几次怀疑席琳的意图,几次都以为是自己多虑,最后惨遭席琳毒手,她和老公团灭,儿子成了别人的养子。

这些细节带给观众的惊悚和紧张感,真的需要亲自观看后才能体会到。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这是一部适合独自观看的电影,或者需要在私密氛围中观看才能深刻体会到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惊悚:

看似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母慈子孝。

差点忘了刚刚那位“母亲”杀了多少人才重新体会到“母爱”。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idy.asia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