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谁更优秀?

一家之言:《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谁更优秀?

“你要说XX,就不能只说XX”,这段话术前阵子挺火,属于很多文案中表达深邃含义的一种套路。

所以对于一些事情来说,可能本身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文艺评论客观点评,却画风渐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

老实说我对今年金鸡奖的获奖名单并不如何关注,大概我属于那种“云淡风轻”型的人,如果非要我说一些关于获奖名单的事情,我也只是站在专业角度看待获奖者的各自归属。比如“故事是否达到了最佳要求?”、“这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我仍然表示祝贺,因为票房和市场反响是最真实的反馈”。像这类大差不差的都属于正常的文艺点评,并保持一些基本素质:

一、说奖项就说奖项,不扣帽子。

二、不搞人身攻击,不评价别人的价值观。

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人对审美的鉴赏不同。

所以《霍元甲》里说“功夫没有高低之分”。非要说谁高谁低也大可以办一场辩论会,双方各自邀请比较牛的大拿来雄辩一番,不过再怎么折腾也不要去触碰上述三点。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正常人大多都会这么做。

所以我对于最近这两年简中网上的一些风气不是很认可,尤其是动辄上纲上线,这就好比……嗯,好比《星球大战》里的克隆人,在“帝国”看来,整齐划一是绝美的画面,容不得不同思想和语境,否则就是“反贼”。又或者说像《曼达洛人》里的流民,拼死流浪四方也要反抗“整齐划一”,为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别人是没有权力肆意攻击的。

因此开篇着实难住了我:

如何表达一种善意的提醒?抑或是如何表达一种更接近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思想?而不是在点评事情之外用话术“梦回那十年”,这是个技术活儿。显然我并不擅长。

《封神》影评是我写的(点击查看往期节目:《封神》,足以“封神”),内部观影前我表达了一些不看好的想法,倒不是因为讨厌帝王将相,而是我对神话IP有些审美疲劳。但看完之后我推翻了此前的想法,我认为《封神》有资格跟国外同类型题材电影较较劲,我个人对《封神》打的分数较高,后来证明《封神第一部》(至少第一部)经受住了市场考验。乌尔善这个人我不太了解,只记得提前看了关于拍摄《封神》的纪录片,他对细节要求之严谨令我感叹不已。

注意,上述这段写完后,我并没有攻击《流浪地球2》,因为在看过《流浪地球2》之后,我认为它也是一部好电影,而且立意和格局突破了国产科幻片之前的局限。关于李雪健老师,其演技无论是《封神》还是《流浪地球2》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有人说“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感到不满”,我能理解,说个另外一部被本文“拉下水”的电影,前些天我说特别遗憾没写《长安三万里》的影评,而且我的朋友中也有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但我喜欢,而且并没有因此跟朋友绝交,认为对方“价值观有问题”。可能我思维比较正常吧。不大会把个人好恶和“大是大非”捆绑在一起,那样会没朋友。或者说有“朋友”,但观点都是“克隆人的进攻”。

昨晚我想了想,把脑海中能想到的中外经典电影都盘了一遍,发现好像人类情感总是共通的,喜欢鉴赏的事物也都差不多,如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还有“咱家的那些事”,老百姓喜欢看,而且从古至今都喜欢看。要是你在电影之外关注一些其它文艺的话,还会发现郭德纲的《大西厢》都被做成了电音放在夜店里让人群嗨。

你可以说不成体统,但大多数人都知道了传统文化。

《封神》也一样,去“科普”许仲琳的创作动机或乌尔善的“夹带私货”显然都是超纲题,尤其是后者,不上台面。可能某些人也知道骂归骂,触动了团结的底线谁倒霉还真不好说。

我不了解“底层人民”是什么生活状态,是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还是一辈子不看书,不过我想如果一种艺术呈现方式能被观众接受就必然有其道理,学习并超越,是最好的致敬或反驳。

也如同谭飞老师所说,今年的金鸡奖也比较真实地反馈出了“均衡”感:

很多电影自己都在这个奖中有一席之地,包括《流浪地球2》。至于它为什么“只”拿到了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录音奖?我也不知道,但我这种极其散漫的个人主义者想不到会有谁“迫害”它。我的敏锐度不高,“警惕性”不强,对“弑父”或“流浪”也只能站在影评角度上分析,中国电影是否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才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而“立场”“屁股”“阶级”这些词,似乎距离我太遥远,属于《霸王别姬》里“小四”的愤怒:

怎么京戏到了劳动人民这里,就不是京戏了呢?

从本文的第一段开始,我认为我就已经超过了某些“文艺评论”,至少还在专业上讲述了对电影的直观感受,而不是匆匆开始不久就进入到“角色扮演”的环节。

内地奖项的评选有其人文关怀的存在,如最佳女主角颁给了《追月》的何赛飞老师,最佳女配角颁给了《永安镇故事集》的黄米依老师,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颁给了《回西藏》等,最佳儿童片颁给了《拨浪鼓咚咚响》......所以我说“均衡”是这届金鸡评奖的特点。

前面说过,《流浪地球2》有其超脱国产科幻片的特殊意义,中国人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第一次成为拯救世界的主导者,而且不是喊口号玩“角色扮演”的那种生硬派,它用“一代人替下一代人背负命运”的悲情壮烈书写了中国式的忠烈,“兼济天下”是它的核心。

它当然不是“行活”,关键是《封神》也不是“行活”,在那篇影评中,我认为它围绕着“天下并非一个人的天下”展开了一场诸神之战。“弑父”只是流于表面,且很肤浅。

评价谁优谁劣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这两部电影压根不是一个类型。票房对应的春节档和暑期档也无法完全证明谁比谁更好。不能说把一家杀了让另一家活就是唯一的选择,那中国电影才真的完了。

“百花齐放”本就是行业生态圈里健康发展的标志,单单一个奖项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喜欢的人大可以买一张蓝光高清收藏,不喜欢的人也更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大放异彩让自己“代表”一个阶级出来讲话,这样做显得有些滑稽。营造氛围,自我感动,姓“布”的有很多,布尔乔亚也姓“布”。

而真正的有信仰的人,大概率不会轻易代表谁,或是直接上来一把推,搞一下“屁股”和“立场”的较量。然后吸引一群可能连电影都没看过的人一起COSPLAY一场牢不可破的联盟。

毕竟,“实事求是”是纵观上百年的信仰传承,有问题说问题,不搞扩大化也是后来被官方认定的精神,最怕的反而是用情绪替代客观评论,用缺乏素养的假设性被迫害妄想症言语屠戮一个奖项背后的所有人。这种情绪宣泄本身就超出了文艺评论的范畴,且不是批评一个奖项的分配,而是涉及到人身攻击和阴谋论的“恶毒的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凌晨时,我看了一篇对奖项分配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同样值得推敲,评论区更有意思。早在《封神》,足以“封神”的评论区里我就见到一位“很有意思”的人愤懑地留言说“费翔是杂种”......

这个话题一直没展开说,倒不是怕什么,而是无法用任何正常人的思维模式去评价一种歇斯底里的反社会人格。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底层人民”会采取人身攻击的方式绕过电影本身直接攻击演员,就像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在通篇的“文艺评论”中说“白皮”、“西方”等这些不上台面的话。

2021年,为了撰写那一年很多同类型题材的影视剧,我泡在国家图书馆里三个多月,看完了《资本论》和《毛选》《邓选》等,基本上你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知道。

读书真的是件好事情,搁以前我是不敢想象我会有一天跟图书馆打交道,即便如此,至今我也不敢轻言说我“代表”了某个阶级。何况“代表”之余还在公然搞人身攻击。绕过奖项本身批评获奖者的私德是很没品的事情,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吃这一套,因为从中可以感知到一种情绪,一种无能狂怒的情绪。

大概从两年前开始吧,流量密码中除了“女拳”外,“联合起来”成了一种寻衅滋事,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对事物本身的理解,而是在事情之外天马行空畅想一种“苦难的道德”并认为自己在经历一场“道德的苦难”,应该说这种流量密码很有市场,基本上都能纠集一批互联网上的战士现实中的撸丝儿,不客气地说,这种“义愤填膺”不但不尊重艺术,更不尊重人类文明。

如果一场浪漫“消亡的不是小好,是大好”纯属个人观点的话,对于金鸡奖同样存在阴谋论的揣测大可以举报到其上级单位,我认为是可行的,并且这是某些人的传统艺能。文章评论区里就能看到那种很“坚定”,很有“警惕性”的评论,如“ZZ立场有问题”等等。

另外,既然提到《曼达洛人》,我还是要重复一遍:

一、《曼达洛人》主旨核心也不是“找爸爸”,而是树立自由的生活意志。

二、你还知道《曼达洛人》,真不容易。

以上文字发布后,评论区里大概会出现“骂白皮大概骂你爹了你不高兴了是吧”之类的逻辑“辩论”。这种“逻辑”我同样看过太多,大概“底层人民”胸口挂上牌子也可能照样写的是“牛鬼蛇神”吧。

“你要说XX,就不能只说XX”,包括文艺评论和情绪释放。

对于金鸡奖和其它任何奖项,我向来保持尊重并认可的态度。无关“代表”谁的立场,也无关“屁股歪不歪”,我相信一部有质感的电影不会因为你我说几句煽动的话就能轻易改变其优秀的品质,《封神第一部》如是,《流浪地球2》也如是,所有金鸡奖获奖人物及影片都如是。

超越了奖项之外的话题是一种无端的宣泄,不仅是对全体获奖者的轻辱,也是自身素养不高的见证。

客观、求是,是文艺工作者的素养,并不包括“底层人民”。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idy.asia  E-Mail:[email protected]  

观看记录